人们在日常生活中,购买食品类产品最先关注的就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,保质期申明了购买东西的新鲜程度和可食性,人们经常对过保质期的东西弃如敝履。同样,对一些问题也充满了疑问,保质期后的产品到底能不能吃?保质期期间食品到底发生了什么?大家一起来了解下。

1.过保质期食品能不能吃?
先来说说保质期,什么是保质期?保质期是指预示在任何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证食品质量的日期。在这个期间,食品完全适合出售,并符合标签上或产品标准中所符合的质量。通过保质期,消费者可以了解所购产品的质量状况,生产商可以指定正确的流通途径和销售模式。
顾中一营养师在他的文章中表示:保质期由两个元素构成,一为贮存条件,二为期限,二者紧密相关,不可分割。贮存条件必须在食品标签中标注,通常包括:常温、避光保存、冷藏保存、冷冻保存等。如果产品存放条件不符合规定,食品的保质期很可能会缩短,甚至丧失安全性保障。
对超过保质期的产品,并不一定意味着产品质量绝对不能保证了;只能说,超过保质期的产品,其质量不能保证达到原产品标准或明示的质量条件。对超过保质期的产品,可以通过质量检验,确定其质量,特别是安全性能指标。如产品没有失效、变质而具有使用价值的,可以明示降价销售,但产品一旦超过了保存期就绝对不能销售了。
2.超市促销临界期食品安全吗?
临期食品是临近食品的保质期限,还没有过期的食品,临期食品还在食品的保质期之内。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要想卖给消费者,需要经过储存、运输、摆上货架销售。商家一般会定期清点食品,把临近保质期限的食品找出来,通过降价的手段或捆绑促销,放在货架前排来售卖;这种销售方式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真正物美价廉的商品,也避免了不良厂家把临期食品翻新后重新销售。
总的来说,临期食品是安全的,也是完全可以食用的。
3.过了保质期的食品能销售吗?必须下架!
过了保质期的食品不等同于有害食品,有些食品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感官品质的变差,仍可以继续食用,可能产品品质的影响不是很大,只是过了最佳品质期限,可以降级处理等。而有些食品过了保质期后就会存在安全隐患,如微生物超标、过氧化值超标等,人们食用后对身体造成危害。
现在有部分商家把过期食品改头换面再上市,危害很大,原本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的细菌群,通过繁殖呈现指数级上涨,而原本不应存在的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、金色葡萄球菌等,也会乘虚而入。
大家可以通过查看生产日期是否"模糊不清",印刷日期周围是否"留有墨迹且色泽发乌发暗"等方法来辨别产品是不是二次回收的产品。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回收后,一般采取两种形式处理:一是焚烧销毁或当做垃圾抛弃;二是加工成饲料,用作肥料等循环利用。大家选择食品类产品时,不能贪图便宜购买保质期外的产品,因此造成身体的损害是不明智的,大家要谨防过期产品,保障家人健康,不能因小失大。